皖台共建产业之路:从传统制造业走向新兴赛道

小编: 十多年前,在第一次来到安徽合肥的台商谢建宝眼里,这里是“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施工”。今天,“花园城市”

 十多年前,在第一次来到安徽合肥的台商谢建宝眼里,这里是“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施工”。如今,“花园城市”、“高科技”、“未来产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关键词。当时,合肥正处于城市快速开发建设阶段。谢建宝抓住机会,在这里成立了一家水泥销售公司。其产品供应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2012年,他又投资1.5亿元,修建了300米长的码头,将全国各地的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运到合肥,服务开发建设。 这是台商谢建宝在安徽合肥建的工厂。工厂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10月14日摄)。新华社报道:“十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先来的台商,我们不仅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谢建宝说。转型升级,共享发展红利。2022年,谢佳启动恩宝,在6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引入电动卡车,将新能源业务与传统建材、物流业务结合起来,进行绿色转型。机会。 “我们希望在新能源赛道上找到新的发展机遇。”谢建宝说。据安徽省台办介绍,截至2025年9月,安徽已批准台资项目2500多个,实际吸收台商直接投资超过200亿美元。投资领域广泛分布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台商、企业早期来皖投资主要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主,近年来则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安徽省台办主任刘全说。 2017年,台商林明堆来到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在这里建立了他的第一家工厂,提供笔记本电脑几年来,林明堆在安徽建了四家工厂,业务范围从笔记本电脑零部件扩展到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五金冲压件等领域。 “安徽的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也有利于我们不断增资扩产、引进新业务。”林明堆表示,近年来,公司产值逐年增长,去年达到3亿多元。 “我们还计划增加新的产品生产线以满足市场需求。”在不少台商眼中,安徽凭借创新的产业环境、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便捷的区位优势,正释放出日益强劲的“磁吸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商前来。越来越年轻的T台湾企业家正跨越海峡,在这里扎根、发展。在考察了中国大陆的多个城市后,2019年,90后的台湾年轻人陈惠珍和他的两个姐妹决定在合肥开设一家研发和制造半导体元件的公司。 “这里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很好,地处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大,交通物流便利,经过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在这里创业。”陈惠珍说道。 创业之初,三兄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和善良。 “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当地政府从建厂用地、资源配套、吃住行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我们支持和帮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留在这里的信心。”陈惠珍表示公司将正式2023年正式投产,产品不仅覆盖长三角地区,还销往全国各地,销量和产量实现稳步增长。在合肥生活多年,陈惠珍对这座曾经陌生的城市有了更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在我定居合肥,感觉很舒服、很轻松,而且在大陆交了很多朋友,这里更有家的感觉。”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坦言,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在成长中收获很多。他还经常鼓励身边的台湾朋友多来大陆看看。 “大陆广阔的土地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广阔的前景和机会。我相信更多的台湾年轻人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舞台。”陈惠珍说道。台商林明堆在年建的工厂生产车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10月24日摄)。新华社

当前网址:https://www.3sranchmt.com//a/meishi/847.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