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湖北省竹山省马家渡镇罗家坡村。村民张雷家门上红色的“十星文明农民”牌子格外醒目,金色的星星让院门更加明亮。说起“十星品牌”的由来,74岁的张永刚在十星展厅里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开始向村长讲述:“我们竹山是‘百分之七绿松石之乡’,竹山的绿松石储量为全国的绿松石之乡。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罗家坡人靠采矿发家致富,但口袋里却装满了”。 1993年秋天,一个转折点到来了,伊尼鲁村首次评选出“十星”——“五爱星、财富星、治安星、团结星、新风星、文教星、科技星、必修星、健康星”等。让十颗星星照亮十个好习惯。 “考核方式是什么?农民自评、群众互评、组织考核、名单公布。颁发证书后,锣鼓喧天地送到家门口,挂在各户门上最差的地方。”张永刚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回忆道,“当时我是代表委员,坐在这里参加评测论坛。”这种“追星”很快就传遍了竹山。乡镇、机关、学校、新经济组织等都在努力争创“十星”,形成“十万农民创十星,产业争先”的热潮。今年10月,在首届中国乡村作风大会上,竹山“十万农民追寻‘十星’文明新风改善乡村”案例被评选为十大乡村风尚之一。我国文明乡村作风建设的典型案例最受关注的“追星”故事是罗家坡村三组聋哑村民张永怀。当他第一眼看到管理员举着九星牌列出牌子时,他急切地松开了手。管理员比划着解释:“别人用营养钵种玉米,你家却还是尸骨遍地!”张永怀捶胸顿足,发誓当年一定要改变。年底加了科技星的时候,他拿着十星卡笑得合不拢嘴。在柳林乡红坪村,村民刘学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之星”的真谛。他从30多岁起就开始照顾身边的老人。 40年来,他赡养和照顾了6名直系亲属和5名远房亲戚。 2017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并获得奖金10万余元一笔慰问金,全部捐给了村里修路。现在刘学菊仍然照顾着80多岁的石泽美和52岁的儿子李正贤。知识分子。 1997年起,母子俩住在刘学举家。 “只要我有饭吃,我就不饿死老人——我们是党员!”这些简单的话语比任何誓言都更加感人。家家户户都在追星,星星闪闪发亮。 30年来,竹山共涌现出4名“中国好人”、2名“荆楚模范”、8名“湖北好人”,达到各级各类先进典型2600余名。 “十星”的类别和标准也在与时俱进——1993年至2025年,竹山县八届县委18次调整“十星文明农民”星级评定标准,不断赋予“十星”新的内涵。竹山是中线重要水源地南水北调工程。资源肩负着保护“一江清水永远北流”的使命。到2024年,竹山将水源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组织建立新的“明星资源”,建立志愿服务队284支,登记各类志愿者8.4万人,打造全区“文明河道”。渡河纵贯竹山全境,是汉江南岸最大的支流。霍河也是渡河的一条支流,在竹山县城关镇二道坊村下方约3.3公里处与渡河汇合。两年多来,每逢寒暑假,村干部陈炼总是带着孩子和部分家长来到霍河陆家湾沙滩,沙滩长达500多米。他们把塑料袋、玻璃瓶等垃圾一一拎起来扔进垃圾桶。村里的垃圾。如今,陈炼带领孩子们义务清理河滩垃圾40余次。这群20个孩子被村民称为“娃娃水卫队”。宝丰镇退休干部王义夫将护水故事编成花鼓船歌:“‘五老’是护水大管家、护水带头人……”14年来,他创作了千余首民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山里的百灵鸟”。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誉为全国“最佳志愿者”。如今的竹山,“十星”不仅是门楣上的荣耀,还提供实实在在的实惠:公交优惠、旅游优惠、“十星惠农贷”等。截至2025年10月,竹山农商行已发放“十星惠农贷”586笔,金额5615万元。 “十颗星”挂在门楣上,新风吹进茅台田园乡村。竹山用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文明的乡风带动社会环境向好。 (记者 王建红 张锐)小编:初冬,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湖北省竹山省马家渡镇罗家坡村。村民张雷家门口的红色“十星文明农民”牌子格外特别。
当前网址:https://www.3sranchmt.com//tutorials/secaidapei/2025/1117/905.html





